|
2008年12月25日晚间,国务院公布了最新的化肥产业政策——“所有化肥出厂价格及除钾肥以外的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
受此消息影响,12月26日,化肥类上市公司全面高开,全天保持强势。河池化工盘中一度涨停,收盘时上涨6.98%,四川美丰、建峰化工、六国化工以红盘报收,泸天化早盘高开随后展开震荡,最终收盘时下跌2.97%。
上述产业政策在12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是次会议还决定暂时保留化肥企业在原料、运输方面的优惠政策。专业人士认为,是次限价令的取消,实质意义大于形式,表明国家对化肥类的价格机制改革开始大力推行。
限价形同虚设
时至今日,化肥限价政策已经执行了4年之久。
2004年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化肥生产供应工作加强价格监管的通知》,这一通知在业界被称为11.17限价政策。在限价令施行后,化肥的价格并没有被完全压制住,
本次限价令取消之前,国家对尿素的出厂最高限价为1725元每吨,64%的磷酸二铵的最高限价为4100元每吨。
“不取消限价也没有意义了,现在磷酸二胺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某磷肥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磷肥的价格平均每吨下跌了1500元,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
然而,就在几个月之前,限价令还被强化。
今年3月以来,因为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国际化肥价格暴涨,高峰时,国内的化肥价格仅有国际市场价格的50%,虽然有限价令,但化肥企业多通过自设销售公司等形式,变相涨价。
“这几年限价政策的执行其实并不得力,该涨的还是涨了。”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今年3-5月高峰时,国内尿素价格曾经上涨至2500元每吨。在此情况下,今年6月下旬,发改委还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化肥价格专项检查,并延续到9月份。随后,各省物价部门陆续下发文件,严查化肥涨价行为。
在对内限价的同时,国家开始试图封住出口的大门。出台政策,对于化肥产品大部分原料的出口,加征了特别出口关税﹔限价范围从政策实施之初的部分企业生产的尿素产品,扩大到除钾肥之外的大部分化肥产品。
“传导机制被完全掐断,国际、国内成为两个完全分割的市场。”在国家对化肥开征150%特别关税政策时,上述氮肥上市公司高管曾告诉记者。“我一度都觉得这个行业受到的管制太多,机制也有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一次次受到伤害。”
但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家化肥价格刚刚还是节节向上,忽又进入冰冷寒冬。问题是,相关部门在此时并没有做好准备,化肥企业没有分享到价格上涨带来的果实,却要承担国际局势动荡带来的风险。
2008年,煤炭、硫酸等化肥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众多化肥企业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江苏的30多家氮肥企业中已有近10家停产。除了气头尿素企业情况稍好外,国内煤头尿素企业停产的已达1/3。
2008年7月,发改委发布《当前化肥生产形势应予关注》报告称,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国家对化肥产品实行限价,但由于政府给予的化肥生产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如化肥用煤限价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生产困难,甚至亏损停产。
问题是,化肥企业的困境最终将指向农业生产安全。因为一旦出现大面积的化肥企业停产破产,农业生产用肥将无法保障。
机构关注利润增长空间
GMT+8, 2024-12-26 02:43 , Processed in 0.07215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