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噪声环境下宾馆的防噪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航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噪声污染变得日益严重起来,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交通噪声的
影响更为严重。宾馆是供旅客休息、睡眠、开会、工作及从事有关活动的场所,这些使用要求决定了宾馆必须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笔者从声学和建筑学的观点,对环境噪声、客房噪声
及其他噪声作了大量的测量,从中探索出一些对于建筑处理和噪声控制都较理想的措施。
1 城市宾馆环境噪声现状
广州市内有多家大型宾馆,而各宾馆都有自己的布局特点与建筑风格,城市环境噪声特别是交通噪声环绕着它们,但影响却各不相同。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1988)
的规定,特级旅馆建筑客房室内允许噪声级为35dB(A)。实际上,这些宾馆白天环境噪声多数都大大超过了国家允许噪声标准。当然,围墙与道路相隔,比封闭式宾馆的庭园噪声大。有些宾馆
的内庭进行了精细的绿化,有亭台、山水、草地和苍木等,对环境噪声的衰减是很明显的,并且取得了一个闹中取静的环境,使得朝向内庭客房的噪声比朝向街道的客房的噪声减少。
从对各宾馆客房所测得的噪声情况和使用情况表明,目前相当数量宾馆中的客房有噪声干扰。有的宾馆的屋面上设有排气系统,在机房内测得的噪声达84dB(A),在大楼的走廊内测得约
60dB(A)。这是由于排气管道未加消声处理,又穿过围护结构,所以通过空气和结构传递振动和噪声。有的宾馆把设施设置在客房楼内,如空调循环水泵置于楼内的地下室,水泵运转时,使1
~4层的客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客房内达80dB(A)以上的噪声,后将水泵移出客房楼,问题才得到解决。有的宾馆将空调机房设置在客房楼的底层,致使在二楼的会议室开会时,无法听
清讲话,影响了会议室的使用功能。还有的宾馆的锅炉房设置在客房楼附近(约3m)。实测表明,靠近锅炉房的客房内的噪声级比其他客房高出5~10dB(A),靠近水泵房的客房高出10dB(A) 左
右。另外,还有宾馆内其他噪声源(如餐厅、电子游戏室等)。比如,餐厅在就餐时,最大的噪声级是餐具的撞击声,大型餐厅的噪声级约为68~80dB(A),小型(10多桌)餐厅的噪声级为55~
70dB(A)。产生噪声干扰的原因主要是对建筑隔声不重视所造成的。假如在设计时对噪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解决的。
2 宾馆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的声学思考
2.1“远离噪声”及“闹中取静”的选址原则
宾馆的声环境取决于内外2种噪声源,选择适宜的建筑环境及用地、宾馆自身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建筑设计都是争取有良好声环境的重要条件。合理选址在噪声控制设计中就是宾馆建设与
声环境的关系,若位置选择不当就成为控制噪声的先天性缺陷,投入使用后往往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其效果也较难令人满意,而且花费很大。所以,宾馆建筑应远离铁路干线、交通要
道、飞机场以及向外幅射强噪22广州环境科学声的工业企业等。若高档的宾馆建于特殊住宅区的环境中,则该宾馆的声环境是良好的,且容易达到允许噪声级的要求。具体来说,有特殊安静
和私密要求的宾馆,一般宜选择离闹市区适当远些的用地建造,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南京东郊宾馆、杭州西湖宾馆以及乌鲁木齐延安宾馆等。这些宾馆完全摆脱了可能的外界噪声干扰。有较
高安静及私密要求的宾馆,因为旅客需与各方面有较方便的社会联系(例如洽谈业务、访客、接待、参观、游览、搭乘公共车辆等),应在市区按“闹中取静”的原则选址建造,既非沿着城市
干道,又离干道不远,例如南京丁山宾馆、徐州南效宾馆等,这就能够尽量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对睡眠及休息有一般安静要求的社会宾馆,在考虑选址时,依监测的环境噪声现状和城市规
划的发展趋势,应力求满足夜间睡眠的噪声标准[1]。
2.2总平面布置、单体建筑设计及构造处理
宾馆不但要有一个合理的建筑位置,而且还需要恰如其分地进行总平面布置来求得安静的声环境,特别对于那些以采用自然通风为主的宾馆,声学问题更突出。在总平面设计中有意识
地造成较安静的空间,让客房窗口朝安静方向开。广州的大型宾馆在总平面布局上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为沿街建筑,如广州宾馆、华侨大厦等;另一种是结合内外庭院布置,灵活多变的建筑
群,如东方宾馆、流花宾馆等。很显然,前者主楼有近半客房与街道毗邻,因而街道噪声几乎无任何阻挡就直接辐射到客房内。建筑物后退建筑红线一定距离,对噪声衰减是有益的。对于面
临非主要干道的宾馆可以后退建筑红线l520m,采用单层窗即可。这时,窗外的噪声级为68dB(A) 左右,经过密闭窗的隔绝,客房内约在40dB(A)左右。假如是面临主要交通干道,客房建筑需
要后退建筑红线30m以上,并需用绿化带隔离,最好是安装双层密闭窗。比如,广州东方宾馆新旧楼都退进建筑红线相当长一段距离,新楼(北楼)离建筑红线58m,旧楼离建筑红线约78m。宾馆
各处的噪声与人行道边噪声比较均有较大的衰减,这是必然的现象。作为城市的环境噪声中,交通噪声占主要成分,当建筑物随着与街道距离增长,其噪声的自然衰减也就增大了[2]。如用地
许可,像东方、流花宾馆设计一些庭园,既美化环境,也改善了环境噪声,在庭园的细部处理上还可吸取我国古代园林有利于隔声的措施,比如园林入口设置一个照壁,既遮挡内外视线,也
遮挡噪声直接向园内辐射,以便在闹市中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也降低窗口朝向内庭客房的噪声。
宾馆本身合理的总体布局、单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用地沿城市干道的宾馆,为了保证客房有较好的声环境,在总平面图布置及单体建筑设计中,应仔细考虑尽量减少内、外噪声源可
能对客房的干扰。靠近火车站的宾馆,为了减少噪声干扰,宾馆可设计成围绕中庭布置客房,朝向火车站的3面客房,可用走廊相连,并用卫生问相隔以防止噪声的侵入。也可以采用遮挡与屏
蔽的原则,即采用对噪声较不敏感的建筑来屏蔽对噪声敏感的建筑,如宾馆中带有餐厅、进厅、商场等公共场所。这些场所对噪声的要求是低于客房的,一般可以布置在临近干道处,用来遮
挡干道上的噪声对客房建筑的干扰。但是,这种遮挡也只有在屏蔽的阴影区内有效。我们发现,宾馆楼层高的客房内反而比楼层低的客房内受街道(环境)噪声干扰严重,也就是楼层高的客房
内的环境噪声大于楼层低的客房内的。近年来,有些声学专家致力于从建筑物自身采取减噪措施。将沿街的外墙设计成阶梯状可以减少街道噪声的干扰,这种造型还可以减少建筑的13影,提
高建筑密度,以及相对减小建筑的尺度感。带有外廊或阶梯状的建筑,在外廊或阳台平顶加吸声材料,同时把外廊栏杆做成坚实屏障的方法可以减少3~5dB(A),假如适当加高栏板,可以减少
8dB(A)左右。建筑物的立面处理为在窗口下部向外伸出斗状遮挡物,同时,在室内的顶棚上加吸声材料,其减噪效果更佳。另外,宾馆附近的建筑对环境噪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些旧建筑
会把噪声反射到客房时就要注意采用避免声反射的措施。
3 客房的噪声处理
3.1客房的隔声要点
客房的安静程度是衡量宾馆水平的标准之一。客房内的生活噪声源有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除尘器、高声谈话及关门声等。对噪声干扰的反映与房间使用者的年龄、暴露于噪声环
境的经历以及噪声的特性都有关系。根据对国内宾馆调查的结果表明,客房内的噪声级与旅客的反应如下:30—35dB(A) —— 满意(在具有空调系统的条件下,可以达到); >35~40dB(A)—
—比较满意(有空调或选择安静24卷1期城市噪声环境下宾馆的防噪分析23 的地址);>40~45dB(A)——没有较多的报怨; >45dB(A)——有各种不同的反映,多数为不满意。因此,为了避免城
市噪声的污染,客房的窗户可以设计成完全密闭式的,或面积很小,只作采光之用,这样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隔声能力。开启的门窗朝向内院或共享空间也可以创造安静的环境。窗玻璃厚度
与密封程度不同,其隔声量也不一样,普通3mm 厚的玻璃且窗扇不密封,其隔声量只有7.5dB(A);当玻璃6mm厚且窗扇间用橡皮密封时,隔声量达到15dB(A)。从本底噪声来说,高层房间比低
层房间安静得多。但在峰值噪声作用下,无所谓低层吵闹、高层安静的问题。低层的许多客房降低本底噪声是很重要的,应设置声屏障遮挡噪声。对于设有空调的宾馆客房中的噪声主要是空
调噪声,所以必须对空调系统的噪声加以控制。卫生间也是一个噪声源,相邻客房的卫生间多半紧挨在一起,共用上下水管。当2客房卫生问的检查窗或气窗与管道间直接相通时,就成了传声
筒。改进卫生间给排水噪声的措施应考虑管道间的位置、便器的位置及管道系统等几个方面,如管道间应尽量离开客房,最好放在靠走廊一侧;宜将便器装在浮筑楼板上;不要将管道固定在
客房相连的墙上,否则应有隔振措施;卫生间、管道间及小门厅的隔墙可用砖砌到顶板,使之具有很好的隔声能力。另外,建筑上一些穿墙孔洞尽量不要在客房内,如要开洞应采取隔声与遮
挡措施。客房之间隔墙上的设备管线、插座等应错开布置,如采用石膏板,则宜采用石膏板墙专用的接线盒,这样对墙体的隔声影响很小。
3.2客房满足允许噪声标准的具体措施
客房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1988)的要求,具体应采取的基本措施如下: 1)特级。客房内采用空调,室内循环用盘管风机应尽可能在管道问内,进风和排气通道
内都应作消声处理。建于城市繁华地区时,外墙窗和阳台门必须采用双层结构,并设置橡胶密缝条。客房地面应铺设羊毛或尼龙地毯。客房隔断墙,其隔声能力应不低于50dB(A)。客房门采用
简易隔声门、周边设置橡胶压缝条,并在入口小门厅的顶棚作吸声材料处理。走廊顶棚应作吸声处理,地面铺设地毯。楼内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都应作相应的处理。
2)一级。客房内采用空调,室内循环用的盘管风机可设在客房内入口的顶棚内,进风和排气通道内应作消声处理。建于城市繁华地区时,尽可能远离干道,可采用单层窗,要设置橡胶
密缝条。客房地面应铺设地毯。客房隔墙的隔声能力应不低于 45dB(A)。客房门应采用简易隔声门。走廊的顶棚应作吸声处理,地面铺设地毯。楼内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应作相应的处理。
3)二级、三级。采用分散式的空调器。建于城市繁华地区时,尽可能远离干道,采用单层窗,宜有橡胶压缝条。客房地面可以铺6mm以下尼龙地毯,承重楼板不应采用槽形板或其他轻而
薄的楼板。客房隔墙的隔声能力不应低于40dB(A)。走廊顶棚应作吸声处理,地面可铺6mm以下的地毯或橡胶地毯等。楼内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应作相应的处理[3]。
4 围护结构的隔声及相关问题
4.1宾馆围护结构的建筑隔声
宾馆外墙材料常用的为大板、砌块、砖等,这些材料的隔声量基本是符合旅馆建筑对外墙的隔声要求。围护结构中隔声较薄弱的环节是窗、门、隔断墙和楼板等(门、窗的隔声前面已作
分析)。客房层间楼板主要由结构和设备(埋设管道)的要求而定。一般是110—18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再加上地面层,它们对空气声的隔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楼板隔声主要是对撞击声的
隔绝,如行走的脚步声、家具移动及掉落东西撞击楼板声。光秃楼板,无论是承重楼板还是地面层很厚都不能满足撞击隔声的要求。目前新建的宾馆都设置了地毯,因此,楼板撞击声隔绝的
状况也都得到了改善,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走廊是一个传声通道,在其内的噪声会影响布置在2侧的客房,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因此,走廊的设计对于降低宾馆内部噪声干扰的意义是很大的
。走廊的布置最好能改变常见的一字形布置,而改成L形。这样,可以清除长而窄的走廊产生的颤动回声所引起的干扰。另外,可以使走廊断面的尺寸宽窄不一,宽的部分比窄的部分突出30cm
,这样也可以避免产生颤动回声。在宽的部分可以布置客房的门,假如将两对面客房的门错开布置,互相干扰可以得到基本解决。假如在走廊中铺上地毯,则可以降低走廊内的部分噪声。一
般走廊的顶棚应作吸声处理,通常尺寸长而断面狭窄的走廊,经吸声处理后可大大增加走廊内噪声的广州环境科学24卷1期衰减量。走廊的顶棚应作吸声处理,并且尽量使走廊的高度降低。这
种走廊属于半自由声场,噪声的衰减量可以达到距离每增1倍,衰减量为2~3.5dB(A)。由于增加走廊噪声衰减,也就提高了邻室之间的隔声效果。可减少走廊内的混响时间,一般可使混响时
间减少1/2,并且也可消除颤动回声。在客房楼内布置蒸汽消毒室时,应使该室的门不直接对着走廊,应加门斗(声闸),以免辐射噪声。
4.2宾馆噪声控制的其他问题
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施,如风机房、水泵房、冷冻机房、锅炉房等,其噪声相当大,如空调系统的设备(通风机、冷冻机等)的总噪声级为8090dB(A)。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很大,若处理不
当,不仅会给宾馆带来干扰,而且会对宾馆附近的环境产生污染。要进行噪声分区,强噪声源应远离客房及其他要求安静的房问。这些设施的建筑宜离开客房建筑 30m以上,并有绿化带隔离
,而设备应有隔振处理,机房应有综合的声学处理。为了避免客房通过进风管互相串音,在相邻的进、出风口的管道内,根据情况应分别设置管式的消声器,一般是在管道内四周衬贴2cm厚、
1~2m长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利用消声器来降低风机的低频噪声,利用诱导器的静压箱和在出风口处加贴3mm厚的聚酯型泡沫塑料来减低以气流噪声为主的中、高频噪声。电梯噪声主要是电动
机、发动机和分层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以及电梯门开、关时的碰撞声,通过空气和结构传人客房内。电梯噪声是通过吊置桥厢的变速电动机和直流电机的振动沿结构传到各层客房,为了抑
制直流电机的振动,在其基座下作了金属弹簧与橡胶隔振器。至于分层器因为是装配在一个金属的密闭柜中,因此,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不会影响到客房。控制电梯噪声的有效方法是在平面设
计时把电梯间与客房及其他需要安静的房间分开,可以用服务台、配电间、贮藏室等房间布置在电梯间附近,以减少噪声干扰。现代化的宾馆中除客房之外,还包括影剧院、会议厅、健身房
、多功能大厅、餐厅、游泳池和舞厅等,这类房间也存在着噪声控制的问题,比如,共享空间的体积较大,并且又有大片玻璃墙面或屋顶,混响时间长,往往可达4~5S以上,因此,必须进行
声学处理。如尽量增加表面积,采用传统园林手法、如增加建筑小品、山石等;也可吸收国外的处理方法,如帐蓬、大伞、彩旗和挂帘等。除了种植树木、铺设草地外,使用面积处尽量铺设
地毯。不宜多采用人工瀑布、湍流而徒增噪声。对室内有强噪声源的场所,如餐厅、电子游戏室、门厅等地适当作吸声处理,以降低混响声。除了作为“音雕”的效果声外,应设置背景音乐
、烘托气氛,并抑制噪声。共享空间内的混响时间应不长于1.5—2.0S,噪声级应低于 55dB(A)。
5 结语
宾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旅客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确保必须的安静条件。宾馆中的声学问题几乎涉及到建筑声学的全部内容,影响因素也较多,如环境选择、
总平面和建筑平面布置、细部处理等都具有很大作用。建筑师在设计时对用地选择、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设计等都要考虑声环境的要求,努力创造和谐安静的声环境。
6 参考文献
[1]谢浩.噪声对环境的污染[J].上海建设科技,1997,(2): 36-37.
[2]刘加平.建筑物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43—364.
[3]曹孝振,曹勤,姚安子.建筑中的噪声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73—204.
GMT+8, 2025-1-27 14:14 , Processed in 0.05556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