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加入 登录
声振论坛 返回首页

baishp的个人空间 http://home.vibunion.com/?523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9、小谈中医

已有 629 次阅读2011-4-14 17:54 |个人分类:随笔|

9、小谈中医

 

    今天来了两个老同学。虽然不是很多年都不见面的那种,但迄今为止每次见面都只是匆匆几分钟,所以是属于很多年都没有交流的那种。

    其中一个同学,近两年因为命运的安排,看了几本中医典籍。这次一来,当然就离不开这个话题了。看他的样子,大有尽得古人真传、道在斯矣的感觉。我的匆匆几语是很难让他醒悟的。他两个人照例是坐了几分钟就走了。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话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就在这里略写几句。因为在中国,初初接触中医便象他这样的人,还多得很。

    中医存续到现在,它相对于西医的优势与劣势都是很明显的,近现代尤以劣势为突出。这种劣势主要表现在它的技能太过于依赖医师个人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很难传递给别人。经验很难传递的话,就很难形成一个可以持续发展与完善的知识体系。中医经验为什么难以传递?这是由中医的诊断方法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人的感觉分为眼视、耳听、鼻嗅、舌味、身触五种。越是靠后面的感觉,越难在两个人之间取得共识,也就越难于传递对这种感觉的判断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大致也是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事先知道所吃的是梨子,那就比较好办。如果将几十几百种水果做成果汁,这时要你依靠别的吃过梨子的人对梨子滋味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来确定你喝的哪一杯果汁是梨汁,那就难了!中医的脉诊是典型的触觉,它比味觉更难于取得共识。而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望闻问切”中的其它方法也大抵如此。“望”虽然也是视觉,但它是非数字化的视觉,比起西医中各种检查、化验单中的数字来,其传递性仍是天差地别。

    可以说,西医的优势,一开始就是得益于它的诊断技术中的数字化。如果在西医诊断中禁用数字,那么西医的优势将立刻丧失殆尽。而中医诊断一旦数字化的话,中医的劣势也将很快消失。

    如果用“树木、森林”来形容中西医的差别的话,那么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里中医的“见森林”,当然是相对于西医的优势,具体内容是指它的医理模型。由于中医的天人合一、时空整体观,它的模型是圆融自恰的。而西医的医理模型,至今仍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的。

    但是中医的优势只存在于中国的古代。在中国古代,出过很多大医家,这就不用举例了。这些大医家,都是很熟知中医的医理模型的。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种大医家了。近现代的中医,不仅是“不见树木”,“森林”亦难见了。这是由于整个历史时代文化的变迁所致。

    中医的根源来自于道家,而道家的学问知识与古人的宗教哲学观密不可分。近现代的中国人,不要那些“导致国家落后挨打”的腐朽没落的宗教哲学观了。

    道家修道与医生治病,遵循的是同一个模型(用于治病就叫“医理模型”,用于修道就应该叫“生命科学模型”了)。道家与医家的区别,在于道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自身修道,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医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临床治病,来自于别人的体验。二者孰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这个模型,不言自明。所以道家必定是医家,反之则不一定。古代的大医家,全都来自于道家。不懂道家的医家,永远顶多是个二流医家。

    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没有明师指导,要从道家方式悟入医理,不放下一切俗务,一天24小时全心全意专注于此,花上五年十年时间,是难以模到医理的边的;要从医家方式悟入医理,那就很难说了。为什么中医师越老越“值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各位想想,学西医的人,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出来治病,尚且还会有那么多问题无法解决,如果以为中医比西医好学,凭着天才的脑袋与几本经典,很快就可以悟出一个东西来,然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医家”了,这事情是不是太便宜了啊?中国人中不乏聪明绝顶之人,这其中又不乏钻研中医的。可是中医现在为什么还会那么衰微呢?

    中医的复兴、发展与完善,在诊断、医理与治疗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同步进行才行的。没有道家文化的复兴,医理模型知识体系很难建立与完善,同时诊断数字化也很难建立与完善;但是诊断数字化的努力,可以帮助医理模型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亦即促进道家文化的复兴。用“模式识别”学科中的术语来说,必须是“监督型学习”与“非监督型学习”交替进行,才能最后“毕其功于一役”。

    现代控制论的内容可分为系统(模型)辨识、状态估计(模式识别)与控制理论三部分。它正好对应于医学中的医理模型、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

    因此,在当代的历史文化环境下,某人如果想在中医复兴、发展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必须具备道家经验知识(自身体验与医道典籍理论),与基本的现代科技素养(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

    我的这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接触系统理论方面的知识,只怕关于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术语都忘光光,更不用说最新的信号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知识了。所以很难与他沟通关于中医现代化方面的思路。生活中的他每天被票子妻子孩子房子车子所缠绕,哪里会有时间拜师学医,道家方面的体验,更是无从说起的事情。如果他成为了医家,我只能说他是个“智慧圆满、六通具足”的活佛了。

 

(注:本博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生命科学 人体节律 生物钟 时间医学  生理信号 信息化 系统医学 系统工程 开放巨系统 混沌理论 复杂性科学 时空还原论 时空整体观 现代信号处理  高阶统计 非平稳信号 循环平稳  非线性 系统辨识 状态估计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 控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中医 医理 养生 黄帝内经 难经 经络 气脉 十二经脉 阴阳 五行 五运六气 八字 紫薇 命理 天干 地支 河图  洛书 八卦 六十又四卦  易经 易学 医易  象数 术数  皇极经世  星座 星相  佛教 佛道 道家 丹道  内丹 周易参同契 气功  玄学  神秘学  天人合一  南怀瑾 中国传统文化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加入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3 05:22 , Processed in 0.0337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