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加入 登录
声振论坛 返回首页

superliu的个人空间 http://home.vibunion.com/?51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生命力旺盛的五大终极秘诀!

已有 890 次阅读2008-6-22 22:36


 

国宝级中医大师、南宋思想家朱熹的28世裔孙朱良春教授是一位在当今中医药界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老中医,也是被患者誉为“有着菩萨心肠的妙手神医”,而且还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寿星。他虽然已是九十高龄了,但其思维异常地清晰敏捷,行动也利落自如,这与他几十年来善于运用中医药养生有很大关系。下面是我与朱良春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朱琬华就养生长寿话题进行的一次对话:


秘诀1:运动

——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

毛嘉陵: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听说朱老曾经说过“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所以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朱老对运动是怎样看的?每天都做些什么运动?

朱良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见了我,都喜欢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我则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以前都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现在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1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



朱琬华:我父亲常说“百练不如一走”、“步行是运动之王”,他有时间就会去散步。

朱良春: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青壮年运动量可大一些,老年人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慢运动。

我还利用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做简单的运动。我的四肢都会动: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是打太极拳;腿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就这样坚持锻炼十几分钟。

毛嘉陵:很多人都懂运动对健康的作用,但却往往不能坚持下来。再好的运动方式,不能坚持下来,恐怕也没有任何作用。

朱良春:是啊,运动必须要持之以恒,才能收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半途而废。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在坚持”



秘诀2:睡眠

——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

毛嘉陵:每次见到朱老,都感觉朱老精力旺盛,就像六七十岁的人一样。朱老的睡眠情况怎样?

朱琬华:我父亲有一个好的作息习惯,就是睡眠很有规律,每天都准时入睡。他也常说:“少睡多用脑,健脑抗衰老。”

朱良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以前在我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体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我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现在我每晚的入睡时间要早些了,我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懒散。美国心脏病专家韩明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3.5倍。失眠时不要急躁,全身放松,听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样的睡眠效果。





朱良春教授的7个子女中有5个从医,孙辈中有4个学中医药的。

图为朱良春教授(中)、五女朱琬华院长(左,现为江苏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院长)、

外孙女蒋恬(右,现在北京从事中医工作)在新浪做客时合影



秘诀3:用脑

——要想长生不老,越老越要会“用脑”

毛嘉陵:很多老人喜欢享坐着“清福”,既不愿运动,更不愿多动脑。

朱琬华:这些老年朋友认为自己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已经够辛苦了,到老了似乎就应该歇下来享福了。殊不知,越是退下来后,越应当“退而不休”。通过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常常动脑以保持良好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大脑的衰退就要缓慢一些。

朱良春:“若要长寿勤用脑,颐养天年贵在勤”,确是经验之谈。俗说:“脑子愈用愈灵。”我长期坚持“每日必有得”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什么新的见见闻或心得体会,晚上就无法入睡。我每天都要看书读报,有了新的所得才能酣然入睡。我先后写了6部书、140多篇医学论文,绝大多数都是挤时间写的,我以此为乐,使精神有所寄托。



秘诀4:饮食

——要想一身轻松,营养均衡“气血通”

毛嘉陵:人们说“病从口入”,这不只是指病菌从口入后而致病,也还指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和营养调配不合理,日常从口而入的饮食也可致病。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合理膳食。

朱良春:宴会一般都肥甘厚重的美食比较多,所以,我一般不参加宴请,实在推辞不掉的,在宴会上也尽量以素食为主。



饮食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慎食和节食。中老年人饮食最好遵循“平稳营养,合理搭配,糖盐适量,水份补足”的原则。《黄帝内经》早就说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近代研究发现,节食可使人的机体免疫力在老龄时仍保持旺盛,从而延缓衰老过程,所以中老年人注意适当节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减少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淀粉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要多吃植物蛋白质和各类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据研究证明,苹果、洋葱、茄子、海带、紫菜、胡萝卜、大麦、橄榄油、豆类及鱼类等食物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化学物质,常将这些食物适当地调配食用,可降低胆固醇,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朱琬华:我父亲还喜欢经常吃药膳,他最爱食用的是黄芪饮,做法很简单,就是用生黄芪煎沸,去渣后加入薏仁、杞子、百合、绿豆同煮即可,可以在早晚各食一次,这个药饮具有益气健脾、解毒防病的作用。



秘诀5:心理

——要想成寿翁,一切要看“空”

毛嘉陵:邓小平曾经很幽默地说:“天塌下来有比我高的人顶住”,这体现了一种乐观无忧的心境。朱老是如何保持好心情的?

朱琬华:有句俗话说得好:“想得开,看得空,才能成为长寿翁”。但是作为大多数凡人来说,在这个俗世上要想做到看空一切并非易事,所以很多人常常都会出现患得患失的心态,心情当然不会好。也就是说老年人,不要总是想到人已到黄昏,离死亡不远了,因而整天忧心忡忡的。要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心情,才能延年益寿。

朱良春: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刚才我也说过:“乐则长寿”,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情绪困扰”乃诸病之源,《内经》中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不可过度,否则就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尽量保持有一个平和的良好心态,既不能过忧,也不能过喜。一切听任自然,别人看重我,需要我去办事,我就尽力去办;如果没有人找我,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去钻营,也不要将得失看得过重。只有神安才能延年益寿。

毛嘉陵:《黄帝内经》中最著名的一个养生忠告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从心境、精神境界上去顾护和保养人体的正气,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朱良春:是的。这确实是养生的一句至理名言,既概括又具体。《黄帝内经》谈了很多养生之道,还有一段讲述养生长寿的话,也值得我们仔细琢磨:“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毛嘉陵:这相当于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养生的全景图。只要能做到这些,每个人都有望成为百岁寿星。不过,这些原则或者说是标准,看似简单,要真正做到、做好,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朱良春:不论采用哪种养生方法,关键在于坚持,一定要持之以恒,始可收效。人所处的环境不断会产生各种矛盾,不顺心的事也会经常遇到,但要尽量做到不懊恼、不烦躁,更不要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对名利之争,要一笑了之,泰然自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朱琬华:古人有句卫生歌这样说:“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何保持一个好的心境。

朱良春:中国历代帝王的物质生活在当时无疑是最好的,但为何很多帝王的寿命还没有普通百姓长呢?有一个对中国历代帝王寿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魏废帝曹芳(231~274年)至清光绪(1875~1907年),共计194位帝王,其中80岁以上者仅5人,占2.6%;70~80岁者11人,占5.7%;65~70岁的19人,占9.8%;其余81.9%均中年驾崩,这充分说明了奢侈淫逸,肢体少动,必然短命。



毛嘉陵:朱老从运动、饮食、睡眠、用脑、心理等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养生长寿的原则性建议,但愿我们都能象《黄帝内经》所说的那样:“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李阳老师的话: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尽量多读几遍!一两遍是没有用的!

其实,真正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精华,就能成为一个健康大师!

简化我们的生活,多点快乐,多点贡献!

你一定能找到幸福!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加入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27 17:45 , Processed in 0.05666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