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某大学的校园,我站在樱花树下(不是武大)想起了老师。
我来自武汉理工,正在攻读国内某大学结构工
说说我写这个东西的目的吧!看到很多毕业工作或攻读博士、出国的同学离开母校后留下的东西,我被它们打动了。你总得给母校留下点什么吧?我心里总对自己这样说。我的文笔不好,可能词不达义,但总可以给后来人一些参考,借此了表我心吧。
1. 我的老师
我的硕士研究生老师是一位02(03?记不清楚了)年刚从日本归来的博士,相信说到这里,很多人都猜出了一大半。本科阶段也是在理工上学的我,对土木学院的老师却知之甚少。一直到大四,连院领导(书记、院长)是谁都叫不上来,更不谈这位在我硕士两年半间给我莫大指导和教育的恩师了。在04年考研成绩下来后,我就得知我这个分数很悬,最多只能上自费。真的很巧,老师刚好带我们班的毕业设计。回想起来,老师当时很年轻,虽然只过去了四五年,但对比起来和那时却有明显的差别。几个月前在理工时还和同门讨论过老师一定工作很累,40不到却有点看出谢顶了。我们那一组的毕业生共十人,老师指导我们结构部分的设计,他对人很严格,讲课时一板一眼,但课下和学生的关系却很好。我们很喜欢和他一起聊天,喜欢和他一起吹牛……至今我对那种氛围的印象还很深刻。
一次课下走人后,我就考研成绩的问题请教了老师,老师安慰我说我这分数肯定可以上,但公费你就别想啦。由于院里的导师我谁也不认识,听说考研还要联系导师这一说,心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么?
几个月过去了,我顺理成章的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次在老师家里时,问完问题后,老师给我说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都不要把我当
的确,他做到了。考博联系导师,老师帮我选择了一位土木工程界的权威,并通过他的一位同学亲自拜托过了;考博时专业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会帮我解释得很清楚;来到上海考试时,他又帮我联系住处。最后当我只身来到上海时,一天考试下来了,接到了老师打的电话。电话那头响起了这样的声音:怎么样,在上海还习惯吧,考得还好吗?我当时很感动,在11月的寒风中差点哭了。
刚才在樱花树下想起了老师,因为研一
GMT+8, 2024-11-14 14:35 , Processed in 0.0345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