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加入 登录
声振论坛 返回首页

tear1102的个人空间 http://home.vibunion.com/?933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故障特征频率

已有 250 次阅读2010-10-7 08:53 |个人分类:术语|

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所引起的振动都有各自的特征频率。例如,转子不平衡的振动频率是工频,齿式联轴器(带中间齿套)不对中的振动频率是二倍频,油膜涡动的振动频率是0.5倍频(实际上要小一点)等等。由各频率成分的幅值大小和分布情况,从中查找出发生了异常变化的频率,再联系故障特征频率探索构成振动激振力的来源,是判别振动故障类型通常采用的诊断方法。

但是反过来,某种振动频率可能和多种类型的故障有关联。例如,动不平衡的特征频率是工频,但不能说工频高就是发生了动不平衡,因为某些轴承及对中不良等故障的振动频率也是工频。因此,频率和振动故障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唯一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结论,需要对各种振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故障特征频率及相应的故障类型,简要介绍如下:

工频

工频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工频幅值几乎总是最大,应该在其发生异常增大的情况下才视为故障特征频率。

工频所对应的故障类型相对较多。多数(60%以上)为不平衡故障,如转子发生机械损伤脱落(断叶片、叶轮破裂等)、结垢、初始不平衡,以及轴弯曲等;同时,相当数量(接近40%)为轴承故障,如间隙过大、轴承座刚度差异过大、轴颈与轴承偏心、轴承合金磨损等;此外,还有刚性联轴器的角度(端面)不对中,支座、箱体、基础的松动、变形、裂缝等刚度差异引起的振动或共振,运行转速接近临界转速等。

二倍频

二倍频在所有情况下也都存在,幅值往往低于工频的一半,常伴有呈递减状的三倍频、四倍频、…,也应该在异常增大的情况下视为故障特征频率。

二倍频所对应的故障类型较为集中。绝大多数为不对中(含联轴器)故障,如齿式联轴器(带中间短接)和金属挠性(膜盘、叠片)联轴器的不对中、刚性联轴器的平行(径向)不对中,其中,既有安装偏差大所产生的冷态不对中,又有由温差产生的支座升降不均匀以及管道力所引起的热态不对中,以及联轴器损伤故障等;此外,还有概率较小的其它故障,如转子刚度不对称(横向裂纹),转动部件松动,轴承支承刚度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相差过大等。

低频(这里及以下指的都是低于工频的频率)

低频往往不存在或者以微量幅值(一般不大于3μm)存在,在其大于3~5μm的情况下,就应该以故障特征频率的预兆加以关注了。

低频所对应的故障类型相对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分数谐波振动,频率为转速频率的整分数倍数,如1/2倍频、1/3倍频、…,且频率成分较多,多数为摩擦及松动故障,如密封、油封、油挡的摩擦,轴承瓦背紧力不够、瓦背接触面积偏小等;另一种是亚异步振动,频率为转速频率的非整分数倍数,相应的故障有旋转失速、油膜涡动、油膜振荡、密封流体激振,其中油膜振荡、密封流体激振为自激振动,是一种很危险、能量很大的振动,一般发生在转速高于第一临界转速之后,多数是在二倍第一临界转速以上,频率成分较为单一。

转子的临界转速

转子的临界转速就是转子的固有频率,其所对应的故障类型为油膜振荡、密封流体激振、临界转速区共振,对于老机组、成熟机型发生的概率较低。

机器自身和基础或其它附着物的固有频率

齿轮故障的特征频率

由于齿轮的轮齿在进入和脱离啮合时,载荷突变、碰撞加剧,振幅发生变化而产生幅值调制;制造时的轮齿分度不均匀、即周节误差则产生了频率调制。

齿轮振动的特征频率为:fm±n f      n为正整数(n123,…)。

式中,fm~啮合频率,为载波频率, fmf1z1f2z2

其中,f1f2z1z2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频率及齿数;

          f~齿轮的转速频率,为调制频率。

表现在频谱图上,是以啮合频率fm为中心、以齿轮转速频率f为间隔,不太对称地分布于fm的两侧(对称度与周节误差相关),两侧称为边频带、边带

如果缺陷分布较均匀、如磨损,频谱图上的边频带则显现为窄、高、起伏大;如果发生断齿或大的局部性缺陷,边带则宽、低、平。

滚动轴承故障的特征频率

滚动体的通过频率

对于滚动轴承来说,由于轴承游隙的存在,滚动体在通过载荷方向时受力最大,反方向时最小或无。因此,每个滚动体在通过载荷方向时就会发生一次力的变化,内圈及轴颈、外圈及轴承座也同时受到一次激励,此激励频率称为滚动体的通过频率fe。显然,fezfc,其中,z~滚动体个数,fc滚动体的公转频率、也是保持架的旋转频率。

滚动轴承的间隔频率

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滚动轴承的外圈、内圈、滚动体为间歇性受力,因此存在着以下可以算出的间隔频率:

外圈间隔频率fe  fen/120[1-(d/Dm)cosα]z

内圈间隔频率 fi  fi n/120[1+(d/Dm)cosα]z

滚动体间隔频率fo  fo(n/120)( Dm/d)[1-(d2/ Dm2) cos2α] 冲击单侧滚道时

                  fo(n/60)( Dm/d)[1-(d2/ Dm2) cos2α] 冲击两侧滚道时

式中,n~轴的转速,[r/min]

   d~滚动体直径,[mm]

   Dm~滚动体中心园直径,[mm]

α~接触角,[°]

z~滚动体个数。

    由于外圈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外圈的间隔频率就是滚动体的通过频率,而滚动体间隔频率fo 则是滚动体的自转频率。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右图是外圈、内圈、滚动体上的缺陷所产生的波形图。

波形图显示:外圈存在缺陷时,周期为外圈间隔频率的倒数1/fe;内圈存在缺陷时,周期为内圈间隔频率的倒数1/fi,并出现了对fi的幅值调制,调制频率为滚动体的公转频率fc(即保持架旋转频率)或转速频率f滚动体存在缺陷时,周期为滚动体间隔频率的倒数1/ fo,调制频率为fc

因此,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如下,

外圈: nfe

内圈: nfi±fcf

滚动体:2nfo ±fc。   n为正整数(n123,…)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加入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30 08:18 , Processed in 0.0428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