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加入 登录
声振论坛 返回首页

zghitboy的个人空间 http://home.vibunion.com/?413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两院院士评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条目内容

已有 261 次阅读2007-1-22 16:57

两院院士评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条目内容
来源科学网

由两院院士评出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07121日在京揭晓。结果如下:

1.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
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
寻址体系结构和两代互联网的独特过渡技术;向国际组织提交7项标准草案。其中3项成
果属于国际首创,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研究、重
大应用和产业开发,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竞争中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到80%。这对摆脱互联网
领域依赖国外核心设备的被动局面、推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Ipv6
的顺利实施,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一些方面甚至
领先国际水平。





2.
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
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
,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
据审定结果,普光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中国石化已编制了一期开发方案并上报国家
有关部门。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年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
方米/年,并配套建设川东至山东济南的天然气管线。

普光气田的发现得益于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中
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普光气田地下埋深超过5000米,它的发现是深部海相
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的巨大成果,大大扩展国内油气的勘探领域。

普光气田的发现,对中国石化资源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紧缺起
到了积极作用。





3.
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9
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
离子体放电,表明世界上新一代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
入运行。EAST装置集全超导和非圆截面两大特点于一身,同时具有主动冷却结构,它能产
生稳态的、具有先进运行模式的等离子体,国际上尚无成功建造的先例。EAST装置的关键
部件——超导磁体和某些重要子系统,如国内最大的2千瓦液氦低温制冷系统、总功率达
到数十兆瓦的直流整流电源、国内最大的超导磁体测试设备等,均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
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加工、制造、组装、调试,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EAST的建设使
中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国际聚变界的高度重视。





4.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如何证明化学反应共振态的存在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课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引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利用自行
研制的氢原子里德伯态-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氟加氢化学反应的全量子态分辨的分子
束反应散射,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明显的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解
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
的高度和精度。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1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同一期的《科学》
杂志还发表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Richard N.Zare的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
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

化学反应共振态是一种化学反应中特殊的量子过渡态,控制着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物的分
支比和量子态分布,对化学反应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5.
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
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塔里
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随着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面完工,世
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风动力条件充足、风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表组成物质松散且易于
流动,以此形成的风沙环境对沙漠公路安全运行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解决流沙掩埋公路
问题,有关方面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沙,但效果不佳。为了从根本上防止流沙侵害,中
石油和中科院联手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沿沙漠公路两侧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并对生物防
沙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





6.
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1
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
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这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单
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考察。这次考察的三个预定目标已达到并有所突破。一
是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工作由单一的太平洋考察区域向三大洋的扩展,实现了由单
一的多金属结构资源调查向多种资源综合调查的转变,拓展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活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加入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13 05:53 , Processed in 0.03435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